都下庖制食物,凡鹅鸭鸡豚类,用料物炮炙,气味辛浓,已失本然之味。夫五味主淡,淡则味真。昔人偶断羞食淡饭者曰:今日方知真味,向来几为舌本所瞒。
明人陈继儒《养生肤语》也说:
日常所养,惟赖五味,若过多偏胜,则五脏偏重,不惟不得养,且以戕生矣。试以真味尝之,如五谷,如菽麦,如瓜果,味皆淡,此可见天地养人之本意,至味皆在淡中。今人务为浓厚,殆失其味之正邪。古人称鲜能知味,不知其味之淡耳。
文人们对于“淡”的追求还不只在于菜蔬五谷,对茶饮也奉行了一样的清淡法则。不同于唐朝大加作料的煮茶、宋朝工艺繁复的点茶,明代开始慢慢摒弃香料,直接用沸水冲泡散茶。追求茶“玉雪心肠”的本味,成了文人一种特有的风雅象征。清淡,成为了一种人生志趣的选择。
比如晚明时期的文震亨,字启美,生于官宦书香门第,其曾祖父是与沈周、唐寅、仇英齐名的书画大家文徵明,在他所著的《长物志》中谈到饮食时,只提“蔬果”与“香茗”,体现的就是大写的“素净”。不仅吃的淡雅,就连放吃食的器具都要“古雅精洁”。比如,吃樱桃就得用白盘子盛,这样红白相映成趣,才能“色味俱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