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经过不断修订和“篡改”的《明太祖实录》中,有关于朱元璋说四子朱棣“肖己”的记载,《明史·成祖本纪》的赞语也说,成祖的“雄武之略,同符高祖”,但是,朱元璋、朱棣父子二人的旨趣,其实有很大的不同。
建立“大明”之后,太祖朱元璋更注重修炼大明皇朝的“内功”,所以把精力放在了内政上,对外则一面禁海,一面告诫子孙后代不轻易挑起战争,并且开列了十五个“不征之国”,包括朝鲜、日本、琉球、安南、占城、真腊、暹罗、苏门答腊、爪哇、三佛齐等,但不包括蒙古,因为那时明朝边境的最大威胁,还是蒙古各部。
成祖朱棣不一样,“靖难”成功之后,朱棣的主要精力放在持续不断地对外开拓上,他更注重的是“外功”。当然,他有一个能“守成”的太子、后来的仁宗朱高炽,永乐时期的一般事务,是由“监国”的太子处理的。
虽然明朝人从道义上不认同朱棣夺取皇位,却在感情上为有这样一位横空出世的帝王感到骄傲。这种骄傲体现在《明史·成祖本纪》的赞语中: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壅蔽。知人善任,表里洞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幅员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