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的瓦子勾栏,发展到南宋更是变本加厉,这主要是因为江浙一带在宋代已成为最富庶的地区之一,加之南宋初虽遭到一些兵燹之苦,但很快便恢复太平景象,破坏性不大;最主要的是由于宋室南渡,一大批艺人也转徙南下来到临安,继续他们的艺术表演。因此杭州的勾栏瓦舍发展特别快,并迅速超过北宋汴京。到南宋中期,杭州城内的瓦子有南瓦、中瓦、大瓦、北瓦、蒲桥瓦。北瓦规模最大,有勾栏13座。城外有20座瓦子,如钱湖门里勾栏、门外瓦子、嘉会门瓦、候潮门瓦、小堰门瓦、四通馆瓦、荐桥门瓦、菜市门瓦、艮山门瓦、米市桥瓦、旧瓦、北关门新瓦、羊坊桥瓦、王家桥瓦、行春桥瓦、赤山瓦、龙山瓦等。这些大瓦内集中了许多勾栏。到了南宋末年,“北瓦、羊棚楼等,谓之游棚。外又有勾栏甚多,北瓦内勾栏十三座最盛”。[71]
关于南宋瓦子勾栏的情况,应首推杭州的北瓦最为典型,不仅因此瓦在杭州诸瓦中规模最大,有13座勾栏,且瓦内各种艺人的演出,简直可以说是宋代市民文化的一个缩影。《西湖老人繁胜录》对当时记载甚详,我们可以从此书中了解到当时的一些情况:
(1)常是两座勾栏,专说史书,乔万卷、许贡士、张解元。
(3)弟子散乐,作场相扑,王侥大、撞倒山、刘子路、铁板踏、宋金刚、倒提山、赛板踏、金重旺、曹铁凛,人人好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