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 《社务报告 编拟世界教育会议提案》,载《社友通讯》,第5卷11期,1937。
[166] 《本社第十七次理事会议记》,载《社友通讯》,第5卷10期,1937。
[167] 《理事会事务所通告》,载《社友通讯》,第5卷5期,1936。
[168] 《社务报告 加入世界教育学会》,载《社友通讯》,第5卷11期,1937。
[169] 出席代表名单如下:胡适、何炳松、庄泽宣、汪懋祖、廖世承、周甦生、刘湛恩、高君珊、刘吴卓生、雷宾南、程其保、叶溯中、齐国栋、魏学仁、董任坚、罗廷光、胡叔异。《中国教育学术团体推定出席世教会议代表》,载《申报》,1937-06-03。
[170] 陈礼江:《祝中国教育学术团体联合年会》,载《教育通讯》,第1卷36号,1938。
第二章 中国社会教育社的年会分析
社教社以社员大会作为最高权力机关,召开年会是其事业开展的集中表现,也最能体现其“研究社会教育学术,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创设宗旨。自成立以来,共筹备六次年会,成功举办五届。以此为平台,与会者就共同关注的问题及热点进行研讨,制订相应实施方案,打造“全国社教之总枢纽”、政学互动的空间场域。五届年会地点的腾挪,标志着社会教育界联络范围的延展,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连成一体,社教触角深入中原,指向西北、西南。“殊不知全体社员,各处一方,办理社会教育之目的虽然相同,而其方法之巧拙,效率之高低,诚不知相差几许。藉年会之机会,大家聚首一堂,互相攻错。巧者固可自慰而益知勖勉;拙者更可因受刺激而改进。同时从事社教职务者人数虽多,不有巩固之团结,仍难表现偌大之力量。他若国步艰难,需要社教同志共同商讨,共同努力,更是我们举行年会的第一要义。”[1]社会教育家群体达成一些学术共识的同时,原本的学术分歧并没有彻底消弭。社教社年会这个平台,为社会教育家群体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意见机会,就提案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争论的背后多暗含不同学术团体之间的博弈。由于理念、利益等种种原因,社会教育家群体潜流涌动,明竞暗争。年会设立中心议案,主题前后相继,在为社会教育发展指出明确指向性的同时,又困于数派专家的“各执一词”而难以达到共同认知,当然,营造热烈的舆论氛围、“引起注意社会教育”的目的如愿以偿。以社教社年会为分析对象,可以清晰展现政学两界的互动以及社会教育界内部的互动与派分,从而把握国民政府时期社会教育发展的基本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