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西夏的科学技术
西夏自元昊称帝至亡于蒙古,历时195年,在漫长的岁月中,他们在科学事业如天文历法、医药卫生、冶金铸造、印刷和陶瓷等技术发展上,也做出了贡献。
一、天文历法
西夏在建国以前,因受唐、宋统治,故无历象之设。党项人只知“候草木以记岁时”,“不知正朔几十年”。至李德明始用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所制“仪天历”历法。元昊称帝改制,“自为历日行于国中”,其历法具体情况失载。此后不久,宋朝又以每年孟冬将下一年历法颁施西夏。于是元昊天授礼法延祚八年(1045年)十月,又推行宋仁宗天圣元年(1032年)制的“崇天万年历”。惠宗大安十一年(1085年),宋哲宗又送“奉天历”于秉常。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颁历诏书,又赐夏国主“元祐五年历日一卷”。可见,在北宋时期,西夏所行历法即采用了宋制历法。[9]
据仁宗天盛年间(1149—1170年)重修的《天盛年改定新法》、《蕃汉合时掌中珠》和《凉州重修护国寺感应塔铭》中记载,西夏设有专管天文历法的机构“大恒历司”、“史卜院”,设司天、司正官职掌管天文历象。“掌中珠”天部中还列举了许多星象名称。在西夏文中,所谓“十一曜”“黄道十二宫”“二十八宿”都有专名。在1909年出土于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城遗址中,出土了一批绘画,其中就有以人物为标志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中的木星和土星[10]。可见西夏关于“天”的概念基本上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