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虚极,是要让心空虚,不带成见,没有对比地接纳一切。人要长生,无非是看到自己越来越老,可还有层出不穷的年轻人,两相对比,自然希望长生。同时,希望长生的人还和从前的自己对比,这种对比更让人伤感。人应该接纳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
守静笃,是要让人内心安静,人心不静,是因为私欲的活动和外界的扰动。归根结底,有欲则动,无欲则静。没有私欲,心自然安静。心安静后就会无欲无求,没有欲求后自然顺其自然,顺其自然后即见复命常道了。
不是因为我们致虚守静后才能看到复命的常道,而是我们一边致虚守静一边看到复命的常道,二者并驾齐驱。
“复命曰常”还有一种鸡汤解释法,用《许愿树》作者约翰·肖尔斯的话说就是:所有失去的,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有这样一则寓言,说是有个国王在狩猎时断了一根小指。他疼得龇牙咧嘴,可宰相却说,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