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几次作战每次都是名将往上怼,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国老将们在逐渐凋零,到第七次北征的时候,徐达、李文忠等人都已经过世,没有过世的诸如冯胜、蓝玉等人也因为功高震主受到朱元璋的猜忌,虽然现在蒙古已经降级成边患了,但也不能放任不管。功臣信不过,那就得靠自己的儿子了,于是朱元璋自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其陆续在边地地区设立镇守边地的藩王,即九大塞王,相比于内地的王爷们,这九位王爷兵强马壮、守备要隘,并且在前几次北征中多有跟随元老名将们出战,学习经验。到了第七次北征,朱元璋终于将身为塞王的晋王和燕王任命为主将,令他们率军出征,其实找不找得到敌人,打不打嬴都不是最重要,能赢最好,退一步说只要不输就是嬴,此次出战的主要目的便是锻炼一下这几个儿子,树立塞王们的军威,使军事统帅权从功臣名将手中转移到明朝宗室手里。
此后几年随着最后的一批老臣名将,或病死,或被朱元璋诛灭,边地地区的防务大权彻底落到了九大塞王的肩上,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朱元璋最后一次组织北伐,这次是燕王朱棣单独领兵出征,目的比较明确,就是消灭在大宁(今内蒙古自治区宁城)一带活动的蒙古军队,因为此地离朱棣的封地近,就是他的菜了,与上次一样小胜蒙古军队,收编了一些蒙古人,燕王朱棣为此还得到了朱元璋的嘉奖,可见朱元璋此时的目的已经不再是彻底消灭残元势力了,而是有计划地扶持自己的儿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