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正在进行有关新手妈妈育儿感受研究的女研究员来到作者家里调研,没想到作者的女儿正在哭,而她自己也蓬头垢面的。女研究员没有急着帮助抱娃,而是询问作者自己的近况。当作者静下来陈述自己“很累很糟,梦里都是哭声”的时候,宝宝已经不哭了。最后,女研究员对作者说:“不论宝宝什么时候哭,记得在为她做点什么之前,先为自己做点什么。”
我起身去洗澡,换上干净的睡衣—这花不了多少时间,回到空调房里,和她一起躺着。她还在哭,但明显不那么歇斯底里了。我也休息一会儿,闭目养神深呼吸。让她知道有人陪着她,但没有更多了。想索取别的,得先停止哭泣。过了一会儿,她停止了哭泣,自己凑了过来。
孩子是否气定神闲,可以明确反映出一个家庭的愉快指数。而家长能不能做到从容,取决于你怎么看这个孩子—她是什么都不懂的幼崽,还是和我们平等的一个“人”?
“他们说如意适应性很强,这么小坐在安全椅上都不哭。他们家的孩子哦,说是几次都不肯坐,狂哭,之后就再也不坐了,也极少出去。”我在电话里跟老陈转述一个共同朋友十分钟前对如意的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