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先生说:“先前的儒家学者解释‘格物’为探究天下万物的原理,但天下万物如何能一一探究得尽呢?他们还说‘一草一木也都有它的道理’,现在又该如何去探究呢?即使你探究了草木的原理,又怎么能确保自己的心意真正得到端正呢?我解释‘格’为‘正’的意思,‘物’为‘事’的意思。《大学》中所说的身体,指的就是我们的耳目口鼻和四肢。要想修身养性,就是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但是,要修养这个身体,又该如何下功夫呢?心是身体的主宰,眼睛虽然能看,但真正在看的其实是心;耳朵虽然能听,但真正在听的也是心;口和四肢虽然能说话和行动,但真正在说话和行动的还是心。所以,要想修身养性,关键在于体察自己的内心,让它始终保持公正无私,没有一丝一毫的偏颇。只要内心主宰的意念端正了,那么眼睛看到的自然就不会是违背礼义的事物,耳朵听到的也不会是违背礼义的声音,口和四肢的言行自然也都合乎礼义。这就是‘修身在正其心’的意思。”
“然而,至善是心的本体,心的本体又怎么会有不善呢?现在要端正心念,但在本体上用功又怎么可能呢?必须在心念发动的地方下功夫才行。心念的发动不可能没有不善的,所以必须在此处用力,这就是在‘诚意’上下功夫。比如,你的意念中产生了喜欢善良的想法,那么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去喜欢善良;如果产生了厌恶邪恶的想法,那么就应该实实在在地去厌恶邪恶。如果你的意念所发之处都是真诚的,那么本体又怎么会有不端正的呢?所以要想端正心念,关键在于‘诚意’。只有功夫下到了,‘诚意’才会有所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