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建峰
关于我为什么要写作,用黑塞的话来说,起源于一次“感召”,又经历“觉醒”。2018,我的人生发生了一次变故,具体是什么,不方便告诉你们。如今,我依稀记得的是,在后来的某一天晚上,洗完脸,我看着镜中的自己,惊觉那人如此陌生,他的眼睛、眉毛、鼻子乃至嘴角的一点儿抽动,看起来完全是不真实的,好像属于另一个人。
当天晚上,我躺在床上,看的是费尔南多·佩索阿的《不安之书》(又名《惶然录》),忽有一瞬感到产生了想说些什么的欲望,于是便动笔。起初,我写的并非小说,也称不上故事,只是一些带有感悟性质的随笔,夹杂着在如今看来很幼稚的哲学思考。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春节前后和亲戚一起去关帝庙上香(闽南地区的习俗)的事。泉州的宗教气氛尤盛,每年到这个时候,关帝庙里总是挤满了人,我们一整个家族便像赶集似的,四五点醒来,六点多便出发了。关帝庙在涂门街。大清早走在街上,我感觉我的灵魂好像从身体中被抽离,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存在着。恍惚之间,身边的一切都如此不真实,神色匆匆的行人,拥挤的车流,还有在耳边不停鸣响的车笛。我可以清晰地感觉到我的灵魂操控着一具肉体在行走,如同布袋戏中被人牵着线的布偶。周遭环境越嘈杂,我就越感觉恍如隔世,像第三人称视角,我的身体不属于我,我的存在也不属于我。后来我了解到,这一过程在心理学作“解离”:人的心灵就像一面镜子,遇到创伤就被打碎,那些碎片化的情感会游离在我们周围,始终压抑,有时候会冒出来,使人感到无法忍受的悲伤,但下一瞬又什么感觉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