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和这三位的关系博弈,也就能看出王振能否真正掌控朝局,影响整个国家了。
在宣宗时期,王振初掌司礼监。此时的司礼监虽然已经是内廷中最有权势的机构,但和外廷相比实在是不够看,区区四品衙门哪里能入内阁大臣们的法眼。加上王振是借着东宫旧侍的身份才越级上位,地位并不牢固,对比此时的“三杨”,却是深得信任,乃柄国重臣。在这种时候,王振和他所代表的势力都非常愿意与“三杨”合作,任何能够让杨士奇决断的事情,只要杨士奇没有回话,一律不议。
如此融洽的关系,后来是为何发生了变化呢?
按照历史的发展来看,应该是王振与“三杨”在政治上的分歧,不过或许还有另一种可能,这就要从明朝的皇室教育说起。朱元璋对于皇子的教育一向非常上心,给皇子请的老师更是当世精英。这些老师给皇子讲习经传,而在位的天子则对储君进行军事方面的锻炼,甚至还会将储君带在身旁,问他对国事的看法,然后两人一起讨论。这种文武双全,言传身教的做法确实给明朝前期带来了数位英明的皇帝,明朝的国力开始蒸蒸日上。可是朱祁镇在继位的时候才不过九岁,正是一个少年需要全方位成长的时候,按明朝的惯例他应该效仿的榜样就是他的父亲明宣宗朱瞻基。可是朱瞻基突然去世了,朱祁镇只得以冲龄即位,而这时的朱祁镇甚至还没有接受过多少启蒙教育。皇帝连字都认不全,那还了得?“三杨”是正统儒学的拥趸,宣宗驾崩,也让宣宗原本计划好的教育方式付之东流。“三杨”则希望英宗只学习儒学,努力成为一个“治世明君”,那些打仗的、军事的东西不学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