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的研究基础
一、关注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的必要性
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中,平衡性是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的前提和基础。提升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水平的主旨在于保障劳动力市场健康、均衡发展,缩短城乡间、区域间、行业间劳动力市场发展差距,满足各群体劳动者日益增长的就业质量提升需求以及因技术冲击、经济衰退、伤病等各种宏、微观原因形成的就业保障需求。协调性则主要强调城乡、区域、国内外劳动力市场的联动、一体化发展及优势互补。可持续性包括劳动力市场在较长时间、较大范围实现平稳、协调发展。当前,劳动力市场主要目标已经发生变化,从原来的保就业到后来的促就业,再到提升就业质量,最终实现体面就业,科学测度、客观分析、有效提升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水平是一项实现劳动力市场健康发展、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工作。
从基本需求来讲,中国需要一个平衡性强的劳动力市场保障非劳动年龄段人口“老有所依、少有所养”,这些人是曾经的劳动者或未来的劳动者,是就业年龄段劳动者重要的家庭成员,一个相对均衡的劳动力市场有利于物质财富迅速增长、初次分配更加合理、新生人力资本有效蓄积、退出劳动力市场者预期风险降低、社会家庭和谐。因此,劳动力市场平衡性问题既是关乎劳动者本身的问题,也是关乎全体人民福祉的问题。如图2-1所示,2007—2016年,中国总抚养比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2007年为37.9,之后持续下降,2010年达到谷底,为34.2,2016年恢复到2007年水平。2012年,受生育率下降、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的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在20年内第一次出现下降,劳动力供给增长放缓。随着“二孩”政策放开和老龄人口增加,抚养比还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呈现持续上升趋势,这意味着劳动年龄人口的负担会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实现劳动力市场动态均衡下的螺旋式发展尤显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