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家的孩子,多是在家大的看小的,好让父母安心去上班挣钱填饱全家的肚子。
到了入学年龄,问题更大了。
原有的小学根本不够,只好临时建立大量的民办小学(即弄堂小学)。
校舍是腾出来的,课桌椅是各家拼凑的,教室昏暗,操场狭小。
而师资则多半是家庭妇女自告奋勇地来当,很多不拿工资,形同现在的“义工”。
识过字的教语文,会算账的教数学,会弹琴的教音乐,会英语的教英语。
上海毕竟是藏龙卧虎之地了,走出来的人,个个“敦样”。
特别是教音乐和教英文的,必然大户人家出身。
他至今还留有深刻印象:不管周边哪个小学,总归是音乐老师和英语老师最漂亮,气质好到一塌糊涂!
几十年后也忘不了。
所以,民办小学有办得比公立小学还要好的。
上海市徐汇区就有个“建襄小学”,办成了全国典型。
它的经验就叫做“鸡毛也能飞上天”。
而他,就是众多没有飞上天的鸡毛中的一根。
到了上中学的年龄,条件还是没有准备好,于是再开办“民办中学”。
所幸那时中学是要考的,所以分数高的人就可以避开简陋的“民办中学”,进入公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