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商业
统治阶级从皇帝到乡村中小地主,生活都非常富裕,他们需要各种消费品,来满足各人的欲望,因此商业在北宋有高度的发展,商税也成为岁入的大宗。
商税——赵祯时,朝议减轻商税,范仲淹独以为不可。他说:“国家费用既不能减,不取商贾,必取农夫,农夫将受更重的剥削。应该先省国用,次宽租赋,最后才宽商贾。”官员们的消费品,依靠商贾来供给,减轻商税,自然对官员有利。现在减税不成,他们只好私营商业,非正式享受免税的权利。例如江淮转运使李溥借进贡名义,自率大船多艘运东南名产入京,单是两浙笺纸就满载三大船,他物数量,可以类推。赵煦正式承认官员免税经商,名义是品官本家服用物免税。开封税官捉得冒苏轼官衔漏税人吴味道一名,苏轼当时出守杭州,税官押吴味道去见苏轼,轼替他改题封条,平安回到开封。赵佶因臣僚以宫观寺院经商大盛,影响税收,限止马、牛、驴、驼、骡不入服用例,后来又令税关搜查。这只能给税吏更多受贿的机会,并不能阻碍权贵的谋利行为。
一般商货抽税的规则,名义上是过税(过路税)值百抽二,住税(到市出卖)值百抽三,官府需要品值百抽十。事实上税率在百分之五十以上。吴味道在建阳(福建建阳县)买得纱二百端,价一百贯,路上经过场务(税卡)陆续抽税,到开封不存半数。货物如布帛、杂器、香药、宝货、羊猪,都得抽税,此外如农器、纸扇、草鞋、薪炭、谷菽、鹅鸭、鸡鱼、螺蚌、果蔬、瓷器、瓦器,一切细碎交易,都不能免,甚至空船往返也要纳税,称为力胜钱。税官私招一批专拦人(巡丁)沿路拘拦商旅到场纳税。起初每税钱百文提出十文给专拦人,称为事例钱。后来改为商人纳税百文,别纳事例钱十文。所收税钱不及十文,也纳事例钱十文。如苎麻一斤收税五文,山豆根一斤收税五文,却要问客人别要事例钱十文。这种苛税,给农民极大的苦痛,往往与专拦人互扭骂道:“我官钱十文纳了,你却问我要什么事例钱?你拿出章程来,我才给钱。”税官请皇帝下一道圣旨,改事例钱为市利钱。私行的事例从此变成法定的市利。